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华侨家庭归乡聚侨村 :重回“闹热”闽南年******

  中新社泉州1月19日电 题 :华侨家庭归乡聚侨村:重回“闹热”闽南年

  中新社记者 孙虹

  “吾妻收知,来信均悉……”当代书侨批的老先生写下一句句对亲人的新春问候 ,欧洲福建侨团联合总会轮值主席丁建志感慨不已:“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外打拼 的日子,想起了那时对家乡 、家人 的思念。”

  春节将至,丁建志回到了久违 的家乡福建泉州 ,在历经数百年沧桑 的晋江梧林古村落,提前重温了记忆中“闹热”(闽南语 ,意为“热闹”)的闽南年。

  为了让海内外游客尤其 是归乡 的侨胞沉浸式体验闽南年味,梧林古村落以“侨春有吉”为主题 ,主要在1月22日至27日以及元宵节期间 ,延展吉灯 、吉焰、吉戏 、吉市 、吉作、吉愿 、吉食、吉物、吉事 、吉影等十大主题体验活动 。

  作为首批体验者 ,包括丁建志在内 的六组华侨、归侨家庭18日晚走进梧林 ,他们中有继承祖辈手艺开设南洋餐厅 的归侨二代;有常年旅居国外好几年没有回家团聚的华侨家庭 。而今,他们围炉煮茶、听曲看戏、制作灯笼……感受着记忆中最熟悉温暖的年味 。

  在闽南古厝中,菲律宾华侨柯文坛带着两个儿子围桌而坐,向他们讲起父辈在海外奋斗拼搏 的创业史,畅叙对家乡的期盼和祝福 。

  “一走进梧林,过年 的氛围就拉满了 ,一眼望过去红红火火 。”柯文坛告诉中新社记者,闽南的年味 、人情味 是自己在外打拼时无法割舍的乡愁。奋斗了一年 ,就想着回到家乡来 。看着家里老人 、孩子们的笑脸,感觉一切都值了 。

  身着颜色鲜艳 的娘惹服饰 ,印尼归侨二代洪莉慧和11岁的女儿张钰雅在人群中格外亮眼。她们一起亲手制作传统灯笼 、点燃烧塔仔火药画、在梧林百年榕树挂上祈福飘带……

  “希望来年越来越好,希望与海外的亲人早日相聚 。”洪莉慧如是说 。

  当夜幕降临,气势磅礴 的百米龙灯霎时亮起,大家提着做好的灯笼行走其中 ,也有人跳起闽南传统 的“跳火盆”,寓意跨向红红火火 的新一年。

  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表示,“侨春有吉”是梧林打造的第三个闽南年主题活动,“过闽南年来梧林”逐渐深入人心。游客们春节来梧林 ,不仅能体验新春赏灯 的传统、见证吉焰点燃 的瞬间 ,还能观看每日不同 的民俗巡演,逛年味市集 、打卡限定吉食 ,手作灯笼、祈福 、看展,真切感受一场地道闽南年文化在地之旅。(完)

五五世纪

安徽省政协香港地区委员吴志斌 :科创是深化皖港合作新突破口******

  中新网合肥1月14日电 (记者 张强 吴兰 张俊)“目前 ,安徽省正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车道,努力成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 的‘试验田’ ,在此历史发展 的契机下,要深化皖港两地 的经济文化互动合作,科创必然 是一个新 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更 是开创皖港合作的新面向。”安徽省政协香港地区委员、安徽省侨联副主席 、香港安徽联谊会总会常务副会长吴志斌14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 是说 。

  当日 ,安徽省“两会”继续在合肥市举行 。作为“老委员” ,吴志斌坦言,五年 的委员任期,让他从对安徽感到陌生变得熟悉与亲切,从一位对安徽的旁观者、欣赏者变成了安徽发展 的参与者、见证者 ,从最初 的荣誉感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沉甸甸 的责任感。

  过去五年,作为安徽省政协委员 ,吴志斌共参加了皖港活动逾百场。三年的疫情,让港澳委员来皖履职增加了很多困难 ,但吴志斌2021年至2022年之间仍克服困难,每年都二次返皖履职交流。

  履职期间 ,吴志斌积极参与安徽省脱贫攻坚 ,设立 的“吴国修端仁教育基金”五年来资助了二百多名贫困中学生升读大学 ,扶贫助学与扶贫消费总额逾百万元。

  同时 ,吴志斌还深入安徽九个地市,推动各地市在港成立地市级“同乡联谊会” ,2022年底“香港合肥同乡联谊会”正式成立并运作。“我觉得变的 是环境,不变 的 是履职的初心 、心中 的责任,有信念 ,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今 ,参政履职的工作让吴志斌成为一名“新安徽人” ,不仅自己在安徽置业,更动员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女儿到安徽创业。

  在今年安徽省“两会”上 ,吴志斌根据安徽发展动态,重点关注皖港科创交流合作,并积极建言献策 。

  吴志斌说 ,皖港科创合作有基础有政策。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为全国第7位,并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和立志建立“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的香港,具有高度的战略重叠性。皖港两地从技术发展 的资源储备、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人才吸引到企业落户等方面 ,都有相同 的策略性谋划和施政目标。

  为实现皖港两地在科技创新 的多 、深、广 的合作交流 ,吴志斌建议 ,安徽应建立省级科创统筹领导小组,制定专门与港交流、协作的相关机制 ,弥补皖港长久以来 的互动欠缺 ,针对性设立皖港科创基金,实现和培育有深度 、有专题、精细化的科创交流活动。支持鼓励两地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同时 ,应发挥省级国有公司、在港窗口公司(香港黄山公司)、民营在港企业的主体性作用 ,深入洞察两地合作 的“契合点” ,尤其是在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方面 ,着重结合香港特区政府对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引进相关企业项目 ,完善两地科创生态圈。

  此外 ,要实现人才和项目 的互动互联,其中在港安徽政协委员在发挥履职双重作用 的同时,更要进一步起到“双面黏合” 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皖籍海归和港漂科创 、金融人才落户香港 ,成了香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新生力量 。安徽省需调动且发挥这一批人才的积极性,创立多领域 、多面向 的人才交流合作项目 ,定期举办人才项目峰会和考察活动 ,以国家级科创项目计划为主导,联合两地高精尖人才团队 ,以实现人才、资源和项目的互认、互动、互赢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