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1_彩神1
彩神12023-01-31 16:05

中国楼市拥抱新周期 或以现房销售推动行业转型******

  (经济观察)中国楼市拥抱新周期 或以现房销售推动行业转型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中国楼市拥抱新周期 或以现房销售推动行业转型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业出现罕见 的深度调整 ,全行业经历了一次出清周期。不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去腐生肌”之后 ,随着供求重新平衡,房地产业也有望走向真正的良性循环。

  楼市拥抱新周期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从2021年 的近18亿平方米降至13.6亿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的约18.2万亿元(人民币 ,下同)降至约13.3万亿元。商品房销售规模创下多年新低。同时 ,去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 、土地购置面积、房企到位资金等指标均大幅下滑。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尽管支持房地产发展的几项重要维度(人口 、城镇化速度等)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市场面在2022年才真正显示楼市开始进入新周期。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也认为 ,近年来,房地产高位运行 是不合理 、不可持续的。由于一些长期变量发生改变,如人均住房面积 、人口老龄化等,房地产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高位增长了 ,“我们预判未来十年房地产以及住房新增部分规模在10亿平方米至12亿平方米左右,匹配相应房地产投资规模” 。

  经过去年 的深度调整,他指出,从总量上看 ,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接近合理区间。

  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认为,房地产大开发时代落幕,进入存量时代 。他指出,目前城镇住房套户比(住宅套数和家庭户数 的比例)已达1.09 ,供求基本平衡,未来多数城市将面临住房过剩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未来住房需求将有所收缩 。

  现房销售推动转型

  在供给与需求重新平衡的过程中,新周期或将拉开序幕 。近期官方所提及的一项关键变化值得注意。

  近日召开 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房地产工作重点总结为“稳预期、防风险和促转型” 。在促转型方面 ,会议明确指出 ,有条件 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 ,继续实行预售的 ,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 ,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从“卖楼花” 的预售制到现房销售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房销售有助于减少楼房烂尾及质量问题,对房企来说 ,也能引导其注重产品质量和高品质服务 ,引导房企稳健经营,降低杠杆和负债水平 。他认为,未来现房销售可能在重点城市的部分地块进行试点,或明确为土地出让的条件。

  不过,刘水提醒 ,从预售到现房销售 ,应该 是缓慢 的转换过程,不能“急转弯”或一蹴而就。预售制在国内已有近20年历史 ,如果骤然切换至现房销售 ,可能会加重房企资金困难 。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现房销售就不再有保交楼问题,这意味着未来的住房供应会更多强调民生保障 。李宇嘉也提醒,现房销售应该因区施策,因时施策,匹配各城市的在售库存及未来几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不宜一步到位。

  对于短期库存较少 的区域,李宇嘉认为,更适宜提前加大供地,再采取“新老划断” 的模式 。对于短期库存较多 的区域来说 ,逐步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现房销售试点 ,或 是可选择 的过渡方案 。

  波动性弱复苏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发表致辞时表示 ,中国针对房地产领域风险,着力稳定预期,提供合理流动性,放松过热时期的调控措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仍有足够 的需求支撑 。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出 ,2023年将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 ,同时也明确将严控投机炒房 。

  倪鹏飞指出 ,2023年及未来一段时间 ,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冲击,房地产总体走势将是波动性弱恢复 。

  张波则认为 ,房地产市场底部已逐步清晰,房价或在今年二季度企稳。(完)

彩神1

走进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一座老屋 ,讲述一段抗战故事******

  “不忘历史,同开新篇” ,走进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大院内,东墙上赫然醒目的八个大字直抵人心 。

  这家纪念馆改造自有近百年历史的罗家大屋 ,从筹办到落成耗时五年 ,所设展览介绍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抗战历史,以及“香港抗日一家人”罗氏家族 的感人事迹 。

  一座老屋,一段历史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经过18天抵抗 ,香港沦陷 。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口号的感召之下 ,香港许多家庭举家参加抗日队伍 。“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是其中 的代表 ,全家有11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

  罗家大屋是罗氏家族的祖屋,见证了香港的抗战历程。日占时期 ,它是港九大队 的活动基地及交通站 ,大屋附近一带 是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和海上中队主要的活动地区 ,在抗日活动中举足轻重 。

  香港史专家刘蜀永告诉记者 ,2017年 ,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提议利用沙头角抗战遗址开展文化旅游 ,使他们深受启发。又因罗家大屋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他们建议在罗家大屋设置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他表示 ,筹建纪念馆首先 是出于对抗战前辈的尊重,他们 的爱国精神值得后辈传承,也希望香港年轻人通过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事迹,更多了解国家 的历史以及香港与国家 的关系。

  罗家后人、沙头角抗战纪念馆馆长黄俊康认为 ,“推动建成纪念馆非常有意义,第一 是对国家尽忠 ,第二 是对社会尽责,第三 是对前辈尽孝”。罗家人参加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建设 、改革开放等重要工作 ,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证明香港同胞从来与祖国血脉相连 。

  在这样 的契机下 ,展开了选址于罗家大屋、承载着港人英勇抗日奋斗史的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筹备和建设工作 。

  众志成城排除万难

  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是香港第一间集中介绍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历史贡献 的纪念馆 ,也 是香港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 ,今年9月3日揭幕开馆 。纪念馆建成 的背后 , 是爱国爱港人士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

  刘蜀永告诉记者:“纪念馆从筹备到建成遇到了很多困难 ,比如筹款和大屋翻修问题 ,比如怎么充分利用有限的展览空间把我们想讲 的都讲出来 。纪念馆 的展览方案就反反复复改了不下20次 。”

  刘蜀永厚厚的日记本详细记录着纪念馆“孕育成长” 的点滴 :“2017年10月28日,下午到石涌凹罗家老屋参加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第一次筹备会议”“2019年1月29日 ,重新拟定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展览提纲”“2021年11月26日,完成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展览方案的修改”……

  在纪念馆筹建过程中 ,香港广州社团总会特别 是该会主席黄俊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黄俊康和霍震寰等人士带头捐出了大笔款项,但黄俊康强调,改建及布展工程都是由香港广州社团总会的兄弟姐妹们当义工办起来 的,“我们 的义工真的付出很多” 。

  “动工以后 ,发现这个房子毕竟已90多年了,屋顶 的木结构都被白蚁蛀了 。去年8月份台风季节也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黄俊康回忆道 ,语气中透着欣慰。

  原本因年代久远、日晒风吹虫蛀而随时可能倒塌 的旧屋,经精心修缮后,获得新生 ,让展览讲述的故事与大屋蕴含的历史沉淀相得益彰 。

  如今,罗家后人以每年1港元的象征性租金将罗家大屋永久借给纪念馆使用。黄俊康说 ,预约前来参观纪念馆 的团队已经排到明年3月了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8000人次前来参观 ,“我相信纪念馆会被越来越多港人知道” 。

  助港人弘扬爱国传统

  “我们开办这个纪念馆,目的在于展示港九大队抗战 的历史 ,教育启迪后代。希望大家弘扬前辈爱国爱港的传统 ,为国家和香港 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段话写在纪念馆参观行程 的最后,启示人们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日占期间,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但港九大队及其影响下 的香港民众抗击日军的史迹和遗址 ,作为香港珍贵 的历史记忆,却鲜为人知。

  “东江纵队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中规模较大 的部队 ,港九大队 是东江纵队 的下属部队 。我们希望建成抗战纪念馆, 是因为港九大队三年零八个月的这段历史在香港的历史教育中是空白 的。”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秘书长 、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说 。

  尹小平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香港宣传港九大队的抗战事迹 。她认为,这段可歌可泣 的历史一定要告诉世人,也要告诉香港的老百姓 ,尤其是年轻人,让他们了解抗战前辈在三年零八个月里做了什么,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尹小平讲述着 ,时不时看向展板上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东江纵队 的前辈们 ,当年都只有二十几岁,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

  “纪念馆建成开馆只 是播了一粒种子 ,我们期待它能生根发芽。”她说。(新华社记者 孔维一、韦骅)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1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