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4-03-04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百年红茶“坦洋工夫”发祥地 :产业兴,乡村兴******

  中新网宁德11月28日电 题 :百年红茶“坦洋工夫”发祥地 :产业兴,乡村兴

  中新网记者 吕巧琴 叶茂

  晒青 、搓揉 、发酵、焙干……八道工序背后 的匠心 ,折射 的 是中国百年红茶“坦洋工夫”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如今,一片茶叶,也铺就了“坦洋工夫”发祥地——福建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 的乡村振兴路 。

  走进坦洋村,只见村落四周的千亩茶园延绵起伏 ,绿意盎然 。村中,茶行沿街一字排开 ,茶香飘溢;古民居 、古茶行(横楼)、炮楼 、廊桥、祠堂等清代风格古建筑 ,诉说着古老茶村 的悠久历史 。

古老茶村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 吴庆堂 摄古老茶村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 吴庆堂 摄

  名茶复兴

  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相传 ,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茶商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 ,茶商接踵而来并设洋行 。1915年 ,“坦洋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 的饮品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海路中断 ,贸易受阻,“坦洋工夫”逐渐走向没落。2006年起,在政府和茶人推动下,“坦洋工夫”重新回到人们 的视野 。

  作为“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胡福四 的后人,早年赴香港创业 的胡新颖2009年回乡投资800万美元 ,成立新世基坦洋(福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坦洋村建设茶文化园,希望重塑“坦洋工夫”品牌 ,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坦洋村内,古建筑保存完好。 张斌 摄坦洋村内 ,古建筑保存完好 。 张斌 摄

  “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 的农户增收致富 ,这是我们的心愿 。”新世基坦洋(福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一年产茶2万斤 ,带动200多户农户 。总经理胡少惠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持续提升茶叶品质,让更多人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

  “绿叶”变“金叶”

  看到“坦洋工夫”逐渐复兴 ,在外经商的坦洋村村民李岩忠也回村创立了一家茶作坊,以传统工艺制茶 ,逐步扩大加工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李岩忠的茶作坊已变为8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年产茶达7万多斤 。

  “对‘坦洋工夫’ 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扩大辐射效应,李岩忠和村民投入160万元(人民币,下同) ,于2014年注册成立“福安市坦洋领头洋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面向社口镇及周边乡镇收购茶青 ,每年收购茶青达35万斤;同时 ,引导农户改种金牡丹新品种,茶园亩产值从原来的三四千元增至近万元 。

在坦洋村 ,“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依旧传承 。 郑健雄 摄在坦洋村,“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依旧传承 。 郑健雄 摄

  “以金牡丹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创新型‘坦洋工夫’,果香蜜韵 、花香迷人 ,深受客商和市场欢迎 。”李岩忠表示,希望不断壮大合作社,实现种植 、采摘 、加工和营销一体化,逐步发展休闲茶旅 。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 ,富裕了一方百姓 。2021年,该村茶园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多亩,茶产量1400多吨,综合产值3.4亿元;八成以上人口涉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坦洋工夫”红茶也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全国绿色食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品牌价值达44.47亿元 。“绿叶”变“金叶” ,茶产业成为古老茶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坦洋村村民在采茶 。 蒲允静 摄坦洋村村民在采茶。 蒲允静 摄

  科技赋能,茶旅融合

  科技赋能,成为当地茶产业提档升级 的“加速器” 。坦洋村5G智慧茶园内 ,一排排高清摄像头紧贴地面 ,对茶树情况进行实时拍摄,自动采集和监测园区病虫害信息。

  2020年5月,全国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落户福安市坦洋茶场,通过5G网络在远方依托电脑或手机即可实现施肥、灌溉 、监控病虫害等,实现“数字+”与茶产业 的有机融合,促使茶叶生产更精准、茶园管理更节本增效、茶业更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产好茶提供有力保障。

坦洋茶场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 吕巧琴 摄坦洋茶场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吕巧琴 摄

  坦洋茶场场长郑明星说 ,智慧茶园实现成本降低和管理自动化,同时通过可视化的过程,让消费者还可以看到茶园 是如何管理 、提升茶叶品质 的,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昔日荒山变身“茶海”,坦洋村也在传统茶业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 ,打造独特的“坦洋情意村”,每年吸引一批批游客 、学子到村中旅游 、研学。在村民林正锦看来 ,学生上山采茶 、进厂加工茶叶 ,对“坦洋工夫” 的推广也有很大 的帮助 。

  社口镇镇长陆绚表示 ,以“茶乡观光休闲+特色民宿+茶文化研学”的发展模式 ,结合每年举办开茶节 、斗茶赛,打响“坦洋工夫”茶品牌 ,推动坦洋村走出一条生态茶园“绿”、文化底蕴“浓” 、茶事活动“热” 的茶旅融合新路子。(完)

55世纪官方网站

龚克:人工智能应用于韧性治理 ,要依法和适度******

  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人工智能(AI)应用于韧性治理要依法和适度,要贯彻AI伦理原则 ,坚持以人为目的 ,以目 的为中心 ,而不 是以工具为中心,避免技术异化 。”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12月9日开幕。在其中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这样指出 。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 ,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机构支持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发言 。主办方供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发言 。主办方供图

  龚克认为 ,当前,韧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 的重要要求和愿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韧性理论从生态学 、工程学、心理学领域逐步延展到城市治理领域 。”

  在他看来 ,韧性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思路 。“它正视困难 、风险 、冲击 、变化 ,以适应力、恢复力应对之,使系统损失减少到可承受、使运行不失稳、发展不逆转 。”

  龚克举例指出 ,韧性的基础设施是韧性城市 的基础,AI在提高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可以发挥积极 的作用。“比如AI可以快速、精准地帮助发现地下送水管网 的泄露,以实施快速修复 。又比如 ,AI可以及时 、准确预测城市用水需求 ,帮助实现适时适量 的供水 。再如 ,AI可以及早 、准确地预报特定灾害 ,帮助实现预防和减损。”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AI助力韧性发展的作用 是无可置疑的 ,数据 是AI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数据的及时、准确 、全面对于AI助力韧性发展至关重要 。”龚克坦言,因此 ,物联网的发展、多源数据 的融合、数据 的无偏化处理等等 ,特别 是相关知识与数据 的结合,以及降低算法对于数据规模、质量的依赖性 ,成为AI助力韧性发展 的技术趋势。

  龚克表示,“就技术赋能而言 ,人工智能与韧性治理的关系,包括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工具和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对象两方面 。我认为 ,两者统一于人工智能在韧性治理中负责任地、符合伦理地 、依法和适度地应用 。”

  他指出,如果AI要赋能韧性治理,就需要自身增能,增强透明度 、可解释性 、可靠性、鲁棒性 ,自身要能抗干扰 、抗攻击等,让其自身成为有韧性的AI。“如果AI自身很脆弱,容易被攻击、受干扰 ,它非但不能助力韧性治理 ,还会起到相反 的作用。”

  同时 ,龚克强调 ,AI在用于韧性治理上 ,要做到依法和适度 。

  “就技术赋权来讲 ,特别强调赋权必须 是依法 的 ,要防止技术异化为权力 。”他认为,AI系统作为治理工具时应能针对具体应用主体和场景,识别法律赋予 的权力边界,并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包容 、公平 、无歧视,保证不伤害,保证人类 的监督和决定权 。(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